种植养殖行业是什么?
种植养殖属于农业。
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养殖行业,就是专门搞养殖类的人,如养猪,养羊,养牛以及饲养家禽类等。
凉凉!生猪养殖行业进入“寒冬”,养猪人的春天何时到来?
凉凉!生猪养殖行业进入“寒冬”,养猪人的春天何时到来?
我认为养猪人的春天很快就要到来,在国庆节前前后后就可以迎来养猪人的春天。
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任何产业都有暴热和暴凉,生猪养殖行业在2019年是多么的火爆,当时由于非洲猪瘟疫病 危害,大家应该记得,2018年年底发生的非洲猪瘟疫病迅速传播,很快大陆包含海南省等各个省区都感染疫病,一旦一直出差附近发生非洲猪瘟将殃及池鱼,附近的养殖场的生猪是全军覆没,损失比较惨重。一时间,国内生猪存栏数量大幅度减少,市场猪肉价格先下跌后暴涨,据农业农村部400个定点监测县的数据显示,2019年8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8.7%,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7.4%。市场肥猪供不应求,造成猪肉价格暴涨,猪肉从每斤7元左右暴涨到45元左右。养猪人是钱得盆满钵满。生猪养殖是当时的暴利产业,养猪进入了红利时期。出栏一头肥猪利润超过1500元,养能繁母猪一头一年收入超过2万元,养猪是当时的暴利产业,受到人们的羡慕与追求,跟风投入的企业剧增,养猪是当时投资利润最高的项目之一,规模养殖还能够获得项目补助,高额利润吸收了超过1000家的房地产跨界养猪的企业,说明养猪比房地产还要赚钱。养猪业投资增加,养猪人成倍增加,带来了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这是消费者所期待的,终于吃上了便宜猪肉了。但是这种养殖方式会带来养猪生产的大起大落,果然今年年初肥猪价格就持续下跌,跟风养猪者损失惨重,肥猪价格从每斤18元左右持续下跌到5元左右,出栏一头肥猪从利润1500以上到增加亏本1000元以上,生猪养殖行业直接进入了“寒冬”。
我认为进入秋季后很快就会迎来猪肉的消费旺季,养猪人的春天很快就要到来,忧愁,养猪人不要匆忙大佬出栏肥猪,如果现在就全部出栏,亏本就已经成为定局,没有一点翻本的机会,我是不会选择现在这个时间出栏肥猪的,现在是属于青黄不接的季节,今年肥猪价格持续下跌很有蹊跷,国家已经收储多次,存栏肥猪已经不多了,往年现在这个时间已经进入了猪肉的消费旺季了。今年,肥猪价格止跌回升缓慢,甚至有的养殖企业在现在这样低的价格下仍然继续倾销。很明显今年的肥猪价是有人操作的,养猪人都知道,只要肥猪价格稍微有涨价的趋势,马上就会有大量的肥猪出栏,造成肥猪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该涨价的时间不涨价,旺季不旺。常规情况下,肉食品消费的淡季一般是从春节开始,端午节逐渐结束,今年如五一节、清明节猪肉消费量没有增加,肥猪价格一直萎靡不振,这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养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造成肥猪价格一会跌,一会涨的主要因素,养猪业进入红利时期后,一时间大量的社会热钱涌入了养猪业,养殖企业数量增多,原来的养猪大佬们就不容易控制生猪价格和养猪利润,猪肉价格的话语权即将丢失,一些老养殖企业***取不惜血本地人为地大量增加春节后的淡季肥猪出栏数量,这种竞争使肥猪销售价格持续下跌,致使新进入养猪业的养殖企业亏本惨重。一些新进入并且资金不雄厚和经营能力差的养殖企业就会因为竞争失败而放弃养殖,就会被淘汰出局,迫使体单力薄的企业和农村散养户尽快退出养猪业,这样竞争减少了,养猪业就会被重新洗牌,新的垄断就会形成,这是很危险的。这些养猪大佬愿意选择出栏就让他们出栏,我们是不跟的,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使肥猪价格长期维持在低于成本价格以下,使这些养猪人严重亏本,提早退出养猪业,以后养猪就是他们的天下,由他们管控并垄断价格。
我认为十月份后气温凉爽,进入了猪肉的消费旺季,肥猪价格会涨价的,养猪人的春天马上就要来到,但是不可能大涨,大家都知道,每年的腊月是国人制作腊肉的最佳季节,大多数人家已经连续两年没有自己制作腊肉了,估计今年人们制作腊肉数量将大幅度增加,也就是所谓报复性增长,这是有可能的,制作腊肉数量增加,猪肉的销售量就会大幅度增加,那么价格就会很快回升,并且今年国内的生猪养殖数量不足,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口。现在生猪养殖数量仅恢复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前的2017年的水平,我国每年生猪递增必须达到5%以上才能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要,三年就是要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15%以上,所以按照正常发展速度,缺额在15%以上,因此,国内的生猪生产并没有真正的饱和,与正常发展速度比较,缺口还是大的,进入猪肉消费旺季后,肥猪供应的缺口就会显示出来,猪肉价格是要上升的,而且上涨幅度是相当大的,还是苦苦熬到猪肉消费旺季,这个季节已经不太遥远了,希望就在前面。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周期性仍较为明显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呈显周期性特征,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明显,一般3-4年为一个周期。所谓猪周期是指遵循“母猪数量减少——生猪供应减少——猪肉价格上涨——母猪补栏增加——生猪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跌——母猪去产能”的一个循环,市场价格机制推动产能变化是猪周期的成因。
以往发生猪肉价格大幅失衡,国家层面会通过政策、资金、行政手段等方式促使猪肉价格尽快回调。自2021年9月起,国家坚持以预警调控为主,通过抓住“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指标进行生猪产能调控,平滑猪周期的波动,未来猪价或将减少大幅波动,整体较为均衡。
猪肉价格处于最新一轮周期调整后的低位
2000年以来,全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如下波动周期:2002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各为一个完整周期,大周期中也存在若干个小周期。最近一次猪周期发生在2019-2021年,2019年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出栏下降,猪价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均价涨幅较大。2020年,虽然产能在逐步恢复,但因为前期产能去化幅度较大,因此2020年生猪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全年猪价在高位波动。2021年,产能基本恢复,市场供应明显回升,猪价快速下跌,目前猪肉价格处于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在2021年7月开始进行能繁母猪去产能,能繁母猪数量连续下降,目前能繁母猪处于合理水平。
政策积极响应猪周期波动规律并逐渐侧重长效调控
2019年非洲猪瘟爆发,猪瘟防疫事关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事关人民群众肉食品保障,中国***高度重视并推出一系列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短期政策包括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增加信贷支持、压实猪瘟防疫工作等,长远性政策包括制定生猪产能管理方案、制定猪瘟疫情防疫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