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麻黄的外貌是什么样的?
木麻黄属常绿乔木。高可达30m,大树树干通直,直径达70cm;树冠狭长圆锥形;枝红褐色,有密集的节;鳞片状叶每轮通常7枚,披针形或三角形,棒状圆柱形,有覆瓦状排列、被白色柔毛的苞片;小苞片具缘毛;花药两端深凹入;球果状果序椭圆形,小苞片变木质,阔卵形,小坚果连翅,4-5月开花,7-10月结果。
湛江是否大量种植木麻黄,原因是什么?
本人有以前写的关于与"木麻黄"等的有关资科现发与大家分享。下图第一张是刋發於1960年《人民畫報》共中一期封面照片,攝自廣東茂名市電白;第二張是中國著名國畫家、嶺南畫派第二代宗師關山月於1***4年為"人民大會堂"廣東廳而創作的著名國畫《綠色長城》,所取材自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綠色長城所指的是由上世絕50年代在廣東沿海(包括現北海、欽州、防城)海岸線種植的木麻黃防風(臺風)林帶。
自19世紀未福建、廣東(含現廣西沿海、海南島)從國外引進的喬木主要有:
①由華僑從南美巴西引進的木麻黃,因枝葉如馬尾且如松葉故北海人稱之為"馬尾松",為多年生長喬木,根直而深耐旱、耐鹹、耐鹼,適於沿海灘塗固灘防風,大材可用於造船。有一定經濟價值;
②從南洋引進橡膠樹廣植於雲南、海南島、廣東粵西(含北海)。上世界50年代大量種植,使我國從不產橡膠而成為橡膠生產國打破了西方的封鎖,為當時國家經濟建築作出了大的貢獻。但北海市因晝夜溫差小產量低,到上世紀80年代砍伐而改種其他經濟作物;
③桉樹原生於澳大利亞有大葉桉(70年代用其葉煮湯食用防治流行性腦膜炎、大材可用造船)、細葉桉(用葉提煉按油、建築另零用材)、搏皮桉、幼加利、千層皮、黑骨桉等。速生桉由上世紀6~70年代大量引進,廣植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省。因其生長快、產量高、經濟價值高,主要作為定形板建材(三合板、纖維板)及造紙用材,但其對環境的破壞也是致命的。
④引進於上世紀70年代未80年代初的"美國濕地松"也是以速生經濟林的方式引進的,其生長也需要大量的水份故多植於山塘及山坳中,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取松香、生活一般用材)。在北海的長青路,雲南路的帶狀公園有種值。
北海市木麻黃防風林毀於上世界90年代和沿海的灘塗養殖(魚塘、蝦塘),保留較完整的在鐵山港區營盤青山頭。
在湛江千里的海岸线上,高大的木麻黄,扎根海疆,青葱挺拨,笑傲苍窮,蔚为壮观。成为湛江沿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古以来,湛江沿海地区饱受台风、海潮、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的摧残,赤地千里,垌无一青。每当台风来袭击,海浪滔天,房屋崩倒,农田掩没,老百姓苦不堪言。解放后,党和***号召植树造林,湛江人民种植了大量的木麻黄,抗风减灾,美化家园。一片片绿色的木麻黄,成为湛江沿海雄伟壮观的防护林带。可是,近几年来,人们对木麻黄大恣砍伐,防护林受到严重破坏,让人痛心!在此呼吁:保护木麻黄,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湛江是一个多台风的城市,木麻黄我们这里的方言叫“松木”在湛江应该是解放初期种植比较广的防风林,本质坚硬,我这80后没见过种植。我们村有个山岭叫旧村岭,种的都是木麻黄,可惜的是96年的一场超级台风彩虹给毁了,后来种的都是速生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