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外国传来的吗?葡萄的名字是外文音译的吗?
首先开门见山,我们熟悉的葡萄(Vitis vinifera L.)是外国传来的,葡萄的名字是外文音译的。
葡萄原产于地中海地区
先秦时期《诗经》《周礼》都提到了葡萄(葛藟、薁)。
这里的葡萄和如今我们熟悉的葡萄,也就是Vitis vinifera L.并不是同一物种,只能算是其近亲,汉代以前的这种原生“野葡萄”和如今的葡萄并没有直接关系。
张骞通西域后,葡萄进入中国。
亚历山大港、罗马、君士坦丁堡、巴格达、撒马尔罕、吐鲁番、敦煌、长安、洛阳、金陵,一路都是葡萄藤的蔓延和葡萄酒的清香。
葡萄是外来语译音(具体来源存在争议)
葡萄古代称作蒲陶、蒲萄、蒲姚、葡桃等。
葡萄是从外国传来的。
据资料考证,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有7000年的栽培历史。
中国葡萄栽培历史只有2000多年,它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从西域带回种苗,最初在汉中地区开始栽培的。
现在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出产,主要产于新疆、甘肃、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葡萄”最初写作“蒲桃”“蒲陶”,是波斯语“budawa”的音译词。
葡萄为藤本植物,又藤蔓缠绕,后来我们的古人根据汉字的造字法,就发明了现在的音译词“葡萄”(两个皆为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有一版《封神榜》的电视剧,有一个镜头是:妲己拿一串又大又圆的葡萄,逗弄商纣王吃……看到这里,我笑了,中原地区这么大的葡萄,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才开始种植的,可见这个细节是一处败笔。
葡萄美酒夜光杯,能反应出我国的葡萄酒文化吗?我国古代何时开始酿制葡萄酒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能反映出我国的葡萄酒文化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唐代的诗歌,在唐朝葡萄酒就已经很流行了。
葡萄酒传入中国并在中国落地生根是从西汉开始。
葡萄美酒夜光杯”,唐人王翰的这句诗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它将唐人的豪情释放在了充满异域风情的美酒佳杯之中,可说是中西文化的一次完美碰撞交融。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始自西汉,应该归功于张骞出使西域。这全赖司马迁,他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也。
其实,中国的葡萄酒酿造史比司马迁的记述要早得多。根据中美专家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掘的大量陶器残留物中分析研究发现,9000年前的贾湖人已经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方法,其酒中含有稻米、山楂、蜂蜡等成分,在含有酒石酸的陶器中还发现有野生葡萄籽粒。这一发现将中国乃至世界的葡萄酒酿造史向前推进到了距今9000年前。
我国最早有关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诗经·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葛藟即野葡萄,可见周代我们的先祖就已经知道***集食用野葡萄了,只是当时葡萄应该还算稀有之物。
直到西汉武帝建元年间,张骞从大宛带回来欧亚种葡萄(即全世界广为种植的葡萄种)后,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才在中国发展起来。只是当时只有有限地区才能出产合格的酿造葡萄,所以葡萄酒一直只能在上层社会流传,不可能深入民间推广、普及。
如此,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葡萄酒的酿造技艺日臻成熟,但酿造规模始终有限,未能够发展、壮大。
直至到了唐这个胡汉混杂、民族大融合的盛世,葡萄酒在中国才正式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发展高峰,只是好景不长,随着***国力的衰微又迅速回落。以后经过宋、元、明、清,一直未见起色。葡萄酒的再次繁荣就是建国后的事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的葡萄酒产业迅速蓬勃发展起来。
葡萄是西汉的时候引进我国的,那时没有广泛栽培,吃葡萄是很奢侈的,更不懂如何酿造葡萄酒。
那我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酿造葡萄酒的呢?
唐朝贞观年间,侯君集攻破了高昌国,得到了马乳葡萄种。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在禁苑里种植,获得了葡萄酒的酿造办法。此后长安人才开始大量酿造葡萄酒。
历史记载,唐太宗酿造的葡萄酒,有八个品种,味道芳香酷烈。
当时的葡萄酒浓度比别的酒高,味道更好,所以很快就风靡长安城。京城的两个超级大市场(东市、西市)都有售卖葡萄酒。
唐朝写葡萄酒的诗篇不少,最有名的,应该还是《凉州词》里的这句“葡萄美酒夜光杯”。
关注我,了解更多好玩的历史知识呀:文史有意思
当然可以,葡萄美酒是西域今天塔里木和吐鲁番盆地一带特产的地方特产美酒
夜光杯周穆王时期西胡以白玉精致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
葡萄酒传入中原是在西汉时期,其中张骞出使西域中记载"宛左右以浦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者不败"。就这样葡萄酒在西汉中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土
中原向来以农耕业为主,土地以粮食生产为主,所以葡萄酿酒业在中土发展缓慢。
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唐代的诗人王翰的成名诗句,而***时期不是我们中国最早酿葡萄酒的时代,那么中国最早在什么时代开始酿造葡萄酒呢?下面我来解答下这个问题。
在距今约9000-7000年的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里出土了一些陶罐,中美科学家们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稳定同位素等分析方法,对在该遗址中发掘的大量附有沉淀物的陶片进行了一系列的化学分析后陶发现了酒石酸,而酒石酸是葡萄和葡萄酒特有的一种酸;陶片上残留物的化学成分有的与现代葡萄的单宁酸相同。这不仅说明人类至少在9000年前就开始酿造葡萄酒了,而且也说明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
虽然如此,但中国葡萄酒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宛左右以蒲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萄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大宛国大约位于今天的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蒲萄”在《本草纲目》中被解释为汉时“葡萄”之古称。
司马迁这段记载清楚地告诉后人:汉朝使臣从大宛国引进蒲萄和苜蓿,广泛种植于天子的离宫别观之旁。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天子的离宫别观应在长安周边。进入唐朝,诗人崔颢的经典名篇《渭城少年行》,对当地葡萄种植更有生动的描述:“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信来。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
唐太宗破高昌的时间为公元640年。也就是说,大约在1370多年前,京城长安从高昌国引进了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唐太宗李世民还作过一首《赐魏徵诗》,诗云:“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变。”这或许可以理解为对某种白葡萄酒的描述。盛唐诗人王维《渭城曲》中的不朽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不排除可能是一杯渭城葡萄酒。
以上这些史料充分说明我国在西汉时期,已从邻国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技术,而且在那一历史时期葡萄酒生产的规模也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