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关键技术?
养殖的关键点主要有:
1、培育适口天然饵料
春季各种水生蚓类、水生昆虫幼虫、螺类已开始生长,培养这些天然饵料有助于幼蟹及时摄食,弥补人工投喂饵料的不足或不均匀。常见的天然饵料有水丝蚓、摇蚊幼虫、蜻蜓幼虫、浮螺等。可用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50斤/亩(湿重)左右在清塘后多点施肥,浮螺可以从外部引入投放,让其在池塘中繁殖。
水草是河蟹养殖的重点之一。适量的水草可以调节水质,提供隐蔽场所,提供部分植物性饵料。水草搭配的关键是考虑各季节优势水草的轮替,以及适宜的生物量。建议春季以伊乐藻、黄丝草为主。需要注意水草的生物量,建议春季水草种植面积约25%,水草过密过多需及时分块疏割。
3、培育浮游植物及藻类,抑制青苔滋生
春季水温较低,水体较清澈,容易滋生青苔。池塘消毒进水后需尽快肥水,***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比例均衡,培育出藻类优势群体。此后根据水质情况阶段性肥水,整个春季水体保持40~50厘米的透明度,直至5月上旬温度升高、投饵量增加后视水体情况减少肥水数量。已滋生较多青苔的池塘避开河蟹蜕壳高峰期,用合格的青苔药物以安全剂量局部杀灭青苔,1~2天后换水,加注富含藻类的外源水培育藻类。需注意,一定要选择质量合格的青苔药以说明书安全剂量使用,防止出现药害。
4、提高水温和改善水质
春季提高水温有助于河蟹尽早摄食,延长适宜生长时间。可适当降低水深至40厘米左右,有利于尽快提高水温。还可在晴朗温暖的中午和下午开增氧机搅动水体,使温度较高的表层水与温度较低的底层水交换,提高底层水温,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底层溶氧,加快底部有机物分解,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水质。
5、水体消毒防病
河蟹养殖方法?
1、选址建池:养殖河蟹要在地势开阔、水源充足、光线良好的场地建造池塘,然后栽种水草,再将蟹苗投放在池塘中。
2、饲喂管理:河蟹养殖初期,要将鸡蛋和鱼肉糜按照1:5的比例搅拌蒸熟,然后和清水混合呈浆状后泼洒在池塘中。
3、蟹病防治:养殖螃蟹的过程中,要定期向水面泼洒生石灰,还要为螃蟹投喂抗菌素药剂,提高抗病性。
四个方面
一、选择好池塘:蟹池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出水方便,面积一般以1—5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1.5米为好。蟹池底质量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蟹池的四周应建防逃设施,如砖墙、塑料薄膜等。蟹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拦好,以防河蟹外逃。
二、放养前的准备:幼蟹放养前应做好蟹池的清塘消毒和栽培水生植物的准备工作。清塘的方法多***用排干池水,曝晒池底,配以生石灰或漂***消毒,这样的效果很好。发现有蛙或蛙卵要随时捞出,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放养的蟹苗以二龄幼蟹(蟹种),180—200只/公斤为宜,放养密度一般在每亩800—1000只左右。水生植物可栽培些苦草、水葫芦等,一是能为幼蟹提供饲料,二是可为幼蟹提供栖息隐蔽场所,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三、科学饲养、精心管理:河蟹在池塘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除利用水草和底栖生物外,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由于河蟹是杂食性动物,我们主要投喂杂鱼虾及饼粕、土豆、小麦等饲料。投喂时把饵料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浅水处,一般每亩水面选择3—5个分布均匀的投饲点,既便于观察河蟹摄食、活动情况,又有利于清除残饵。投喂时间为适应河蟹昼伏夜出的习性,可选在傍晚前后,一天一次或两次,根据情况适度掌握。河蟹对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要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池塘养蟹其池水PH值应为7—9,最适为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若低于5毫克/升,会影响生长发育,若在2毫克/升以下,便会引起河蟹的死亡。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一般***用经常换水和加水的方法,使池水经常保持在清、爽、活的状态,透明度要在40厘米以上。
四、敌害与病害的防治
河蟹的敌害主要有水老鼠、青蛙、鸟类等,其中以水老鼠危害最大。河蟹夜间在池坡边活动,特别是刚脱壳的软壳蟹,往往几天行动缓慢,最易受袭击。防治的办法可***用药饵毒杀及人工捕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