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曾经风靡一时的“林下养鸡”,如今却人去林空,为什么?
纸上谈兵的奇思妙想。"林下养鸡",也是圈起来的一片小天地,无论是养殖的肉鸡还是蛋鸡,完全没有事先设想的那么妙不可言!
减少饲料的投喂,更多的只是个噱头,那个养殖经营者不想求得低投入,高回报的理想结果?
未曾想到,数以几百成千只鸡的林下养殖场地,不出几个月鸡啄踩踏,变得寸草不生,没有荒草丛生的地方,鸡吃虫子的想法也成了泡影。
要让马儿跑,不给马吃草,无本之木,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吗?也许有人马上回击,山林多的是,可以转场啊!
问题是,山林再大,可以随便划地为牢吗?还有电水,路,居住条件都得具备吧?
更致命的打击是,荒山野岭之中,狐狸,黄鼠狼常常出没,嗅觉灵敏的它们,一旦觅到"美味佳肴",一夜之间可以达到一扫而光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要问问自己。在当下的中国,有些人和事,跟风跑追逐时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果是违反经济规律,好心办错了事,当初的林下养鸡,今天却人去林空,这样的结果,让人们感到叫什么回事呢?
林下养鸡这种事情,在二三十年前,在连云港南大门灌南,过去也是有人搞过的,在人们的心目中,这样的项目,在当时应该有人搞得风生水起。
按照他们的说法,在树林的底下养鸡,可以一举多得,人们饲养起来也很不费力的。
树林底下有野菜,还有不少虫子,养殖的鸡子在树底下跑,不需喂多少饲料,这样养殖的鸡子,应该是有机养殖,这些鸡子应该叫作环保鸡。
离县城不是太远的地方,应该是不到20华里,有这样两个养鸡场,没去过的人都认为应该是养的很好的。
这两个养殖场,一个设在不大的杨树林里,一个是在果园子里,结果到了那儿去看了一看,这样的养殖方式,应该是很不理想的。
到了那个杨树林里,树林的底下,怎么野草野菜都没有,已被养的鸡吃完了,地上遍地是鸡屎,旁边还放了一个盆子,里面用玉米粒喂鸡子。
果园这里的情况好像好一点,果园的面积大一些,里面长在野草都被糟蹋了。这些鸡子还挺能干,把树上的果子都叼坏了,地上还掉了不少果子,让人感到很心疼。
林下经济概念好,但实际却无可行性。
一、如今全国落实青山绿水,农户大都用上电热器丶煤气、太阳能。不用烧柴了。现在农村的山林茂密,走兽出没,是鸡的天敌。
二、由于农村田地丟荒太多,养鸡不用到林下,随便一片田垅几十亩,光天化日后养鸡就可以了。
4月份回乡下参观朋友的露无养殖场,就是原来的耕地约5万平方米(70~80亩)放养猪、羊及鸡鸭鹅。牲畜觅食方便,管理方便,交通方便。
见过林下养鸡的,无一例外,地面光秃秃,树木十之八九半死不活。虽然林下养鸡称之为“散养鸡”,但也是喂的饲料。因为这样的饲养密度,林子里保证毛都不剩,更别说虫了,不喂饲料能给你瘦的皮包骨。又说,鸡粪有***,地面上的草很难生长出来,连带那些书也得死,由此看来,这散养鸡实际上和棚里养的麻鸡区别不大。当然,养个十只八只的,那味道确实比棚养鸡强太多!
流行的林下养鸡,变成人去林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挣钱!
咱具体分析下,为啥?一、成本高。
主要分为疾病因素如成活率,林下养鸡,开始环境好,污染少,鸡病少,死亡率低,养殖成本低,但随着二、三批次后,由于受限环境扩大、轮换等因素,原地细菌***环境载量加大,用药成本上升,死亡率加大,长的慢,与圈舍养殖相比,优势下降。
其次,管理成本大,树林下养鸡,直接受控于气候如环境雪雨风霜和野犬猫黄鼠狼等动物影响,管理精力费心,人力成本太大。
二、管理难,鸡只体重、产蛋率参差不齐,造成出栏难以体重标准化;难以用普通玉米麸皮来取代全价饲料。
三、林下养鸡,本来可以打绿色、环保、健康、有机食品,通过高价值,实现有利润可挣钱循环。但由于以上两个原因造成品质不稳定、成本上升、消费者不买账。没法实现比正常鸡蛋、鸡肉价高的附加值,消费者不买单,不挣钱,自然没人干了。
总结,林下养鸡并不是都不挣钱,需要管理者具有疾病预防、环境管理、鸡只品种、饲料选择、饲喂控制、宣传造势、销售渠道资金链等综合平衡能力。相反,人们追求绿色、环保、健康的鸡只和鸡蛋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如果做好以上工作,具备综合能力,相信肯定能挣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