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的起名由来是什么?
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践忍辱负重***意百般讨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国(今绍兴)。
传说勾践回国的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翻山越岭终于寻找到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而且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渡过了难关。这种野菜有鱼腥味,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折耳根别名?
鱼腥草,狗蝇草,臭菜。
折耳根(名医别录)、鱼腥草(本草纲目)、狗贴耳(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折耳根(四川、云南、贵州)、猪鼻拱(四川)。腥臭草本植物,有异味。叶片心形,托叶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在枝顶端与叶互生,花小,***,总苞片白色,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子房上位。蒴果卵圆形,花果期5~10月。
阴性植物,怕强光,喜温暖潮湿环境,较耐寒,-15℃可越冬,忌干旱,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农田常见杂草,生果园、茶园、路埂等。产区: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以及日本、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之效,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嫩根茎可食,中国西南地区人民常作蔬菜或调味品。
关于折耳根名字来源传说?
因为蕺(读音jí)在古音里读zhi或者ze的,老百姓念的时候加个儿化音,就变成“折耳”了,这种名俗叫法十分常见,如紫儿根、截儿根、侧耳根,说明这都是某个字的讹变,再加上鱼腥草用于菜肴时吃的正好是根茎部位,因此折耳根就是这么叫来的,这种叫法在西南地区的贵州、四川、重庆等地方方言里较为常见。
折耳根是鱼腥草的哪个部分?
1、折耳根是鱼腥草。两者指的是同一种植物,只是不同地方叫法不同。
2、鱼腥草是腥臭草本植物,有异味。叶片心形,托叶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在枝顶端与叶互生,花小,***,总苞片白色,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子房上位。蒴果卵圆形,花果期5~10月。阴性植物,怕强光,喜温暖潮湿环境,较耐寒,-15℃可越冬,忌干旱,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农田常见杂草,生果园、茶园、路埂等。
答:茎部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三白草科植物,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其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作为药材和食品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促进排尿的作用。
鱼腥草茎呈扁圆柱形,扭曲,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